三山岛上三峰寺位于依云水岸农家乐西北1000米处,三峰寺环境幽雅,古迹众多,有唐代古井、洗心池、菩提塔、碑廊、观音雕像、怀恩亭等古迹景点。
唐古井,全名叫唐代八角古井,建于公元872年。古井位于寺院的西南农户东果树边上,古井呈正八边形状,井口呈圆形状,符合现代几何图案风格,也展现出古人的智慧。 古井是完全由自然石头打造而成,坚实而自然,也体现着古人与三山岛当地人们的质朴。古井经历了千年的岁月变迁,诉说着发生在她身上的神秘故事,井内依旧有着清澈清凉的井水,造福于三山岛的岛民。
碑廊,三峰寺内庭院东西建有碑廊,东面碑廊内竖有8块砖雕,刻有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地藏等菩萨像。在廊的北面安放有原寺院《重建三峰寺佛殿记》碑额,原碑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。还有明代鼓墩,系柱础的另一种形式,其形如鼓,故名鼓墩。西面碑廊内也竖有8块砖雕。在廊的北面安放有寺院的明代莲化柱础,系寺院殿堂柱子基础,莲化代表花果,同时,清净不染。中间为宋代石雕香炉,系供奉佛菩萨之物器,雕刻的祥云图案采用浮雕技法,造型精美,匠心独运。再边上是清代舍利盒,用于供奉高僧圆寂茶毗后舍利。
洗心池,位于三峰寺的上方,通往洗心池的那条山路较窄,路被两边的果树交叉包裹着。洗心池是由三山岛特有的岩石组成,岩石错落叠置,洗心池被周围的绿树给包裹着,岩石上方有清水自上而下的流淌下来,在下方沉积。洗心池的下方有一块较为平整的岩石,上面刻有一个大红的出“禅”字,禅意十足,岩石旁边有由岩石堆砌而成的石梯,拾级而上,到达洗心池。
菩提塔,在环山路与进寺院山路北侧,坐东朝西,塔院占地250平方米。塔门两边联为:“正法久住,法轮常转。”塔高6.8米,分三层,下层呈正方形,中间为圆形,上层为塔尖。塔后面为塔壁,中间有7块碑刻,正中为文殊菩萨像,南为达摩大师像,最南为三峰禅院新刻佛塔记。壁两边各有4块禅师法语碑。塔南路口往东竖有禅宗历代祖师像及佛塔,处处展现了佛教氛围。
大觉佛法,沿着三峰寺东南面的山路往东为五角咀,路边建有山门,上书“大觉佛法”四个 体字,进入门洞,迎面是一尊高8米由花岗岩雕琢的观音大佛,重100吨,法相庄重、栩栩如生。观音像下,围绕着一圈又一圈的碑帖,这些碑帖是信仰的见证,以求保佑全家身体健康,生活幸福。佛坛之下的两侧盛开着几朵睡莲,平添几分佛家的恬淡雅意。岩壁上有一个红色“佛”字,令人不由肃然起敬,佛字由苏州寒山寺楚光书写。
怀恩亭,怀恩亭,与大觉佛法紧邻,临太湖,在环山公路的旁边,地理位置优越。怀恩亭被绿树和石栏围了起来,怀恩亭有观世音菩萨的雕像,龟仙人石碑,不规整的岩石错落有致地交错着,石块奇形怪状,鬼斧神工,显得更加自然,怀恩亭也有人工修葺的石阶,供人们抵达观世音雕像。怀恩亭内有水塘,水塘有小莲花点缀着,与观世音像相映衬。
现在的三峰寺精致典雅,清净庄严,寺内僧人注重静修学习,保持出家人传统古朴形象。当你沿着山径拾级而上,清晨,烟云缥缈,寺院隐约传来钟声,香烟缭绕于青谧的湖山,顿觉心灵的升华;黄昏时分,寺院传出沉隐的敲梆声,一切的虚华浮躁即溶于这片绿水环绕的山色之中。三山岛上三峰寺真是太湖中的一处寂静禅林。(作者/摄影:郁永龙,三山岛农家乐转载发布)